下關沱茶是有悠久歷史的一種緊壓 茶,因創制于云南省大理市下關,故名 下關沱茶。下關沱茶是白族人民創造的 +分典型的傳統技藝,是中國數千年來 傳統制茶技藝中制作緊茶方法的典型代 表,具有較高的歷史、文化、工藝和經 濟價值,應作為有歷史文化價值的非物 質文化 蝦 加以繼承和保護。
下關沱茶由明代的"團茶”演變而 來,以云南大葉種曬青茶作為基本原料,經毛茶拼堆、篩選、揀剔、半制品拼配、稱茶、蒸茶、袋揉、壓制成型、干燥、包裝等10余道工藝制作而成,多為手工操作,蘊含看豐富的具有地區特征的技術知識。
云南下關地處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。整個云南地區空氣濕潤,四季溫和,日照時間長,適于茶葉生長,具備良好的茶葉種植條件,是我國著名的產茶地區之一。
沱茶歷史悠久,明代謝肇制《滇略》 —書有:"士庶所用,皆昔茶也,蒸而團 之”的記載,為沱茶的早期形式。1902 年大理喜洲白族商幫永昌祥在下關開設第一 家茶葉精制加工廠,加工緊茶和餅茶,標 志著沱茶工藝的誕生,至今整整一百余年。 20世紀60年代后逐漸采用新技術,并用部分機器代替手工操作,但傳統手工技藝在關 鍵步驟中仍有保留。
下關沱茶的制作是白族人民創造的一門特殊技藝,已有百余年的歷史。長期以來,白族人民用這種技藝生產產品通過者名的"茶馬古道" 源臥斷地輸送到滇西北、西歸口四川等地,滿足了各族人民的生活需要,特別在臧胞中影響極 大,在100多年來的各民族友好往來中發揮過十分重要的作用。沱茶的產品也曾深刻地影響著當地 人民的生活和文化,至今,云南、西歸口四川等地的各族人民生活習俗、民間信仰、民間傳說等仍與之有密切的關系,歷史記載也十分豐 富,具有重要的民間文化價值。
在制作工藝方面,下關沱茶更是濃 縮著數百年來云南少數民族制作緊茶的 傳統工藝的精華。其中壓制工藝是技術 關鍵。這些技藝的傳承主要靠手口相 傳,憑長期實雎驗和體會才能掌握, 是白族傳統技藝的代表。
下關沱茶的產品曾是白族地區重要 的賦稅收入,目前,每年仍有數百人從事下關沱茶生產,對白族地區的經濟建設和文化發展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。
關于我們 - 聯系我們 - 收藏本站 - 版權與免責聲明
本網站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及/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。未經許可,禁止進行轉載,摘遍、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。
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
滇公網安備53290102000544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