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茶之尊
王明達
如果說感通茶主要彰顯的是禪宗文化,寶焰牌緊茶更多地體現出藏傳佛教的文化特征。20世紀初永昌祥生產的 普洱緊茶兩種主要規格之一,就是帶柄心臟形“寶焰牌”緊茶,專銷康藏。
走進大理,一山,一水,一產,一物,都飄散出“妙香佛國”的佛文化味兒,下關茶廠的茶也是。
感通茶以大理感通寺命名,與佛教文化有著天然聯系。位于蒼山圣應峰南麓的感通寺,原名為蕩山寺,初建于 漢,重建于唐,歷來有“南中第一古寺”的稱譽。南詔國王室派遣李成眉到成都學佛,投奔于禪宗七祖神會親傳弟 子張惟忠,并成為他的親傳弟子。李成眉回南詔國,自稱買順嵯和尚,重建感通寺。所以,感通寺又是云南禪宗第一寺。
禪宗祖師達摩面壁修煉9年,有一次竟在沉思之中睡著了。他醒來后非常懊惱,割下自己的眼瞼,棄之于地。 誰知眼瞼落地生根,長成茶樹。達摩取其葉浸泡熱水中,飲后消除了睡意,精神大振,終于在面壁完第十個年關后 修成正果,創立禪宗。這雖然是傳說,但據《封氏見聞錄》記載,唐代開元年間,泰山靈巖寺大興禪宗,和尚們日 以繼夜學禪務,他們又不興吃晚飯,住持就允許大家飲茶解乏提神。各寺院跟著仿效,代代傳承,飲茶成了一種佛 教習俗,在佛教寺院周圍種茶也成了一種佛教習俗。感通寺僧人何時開始飲茶種茶,沒有記載。但明代大理著名學 者李元陽編纂的《嘉靖大理府志》不僅講到蒼山種有大樹茶,而且說“藏之年久,味越勝”。而李元陽的朋友,云 南巡按劉維寫的《感通寺寒泉亭記》中說感通寺采茶,烹茶在他們之前已經沿襲幾百年?!缎煜伎陀斡洝分羞€記載 了大理另一個佛教圣地雞足山專門為游客開辦茶房,可見明代大理飲茶已很普及。
感通住持無極晉謁朱元璋,送去一匹白馬,一株山茶。到了皇宮,白馬鳴叫,山茶開花,朱元璋和朝廷大臣都 以為祥瑞,給了無極許多封賞,以至“馬嘶花放”成了在佛教界流傳很廣的故事。
明初,有日本逮光古、斗南等4位日本僧人因受宰相胡惟庸案牽連,遣謫大理。他們都是禪宗弟子,又都喜詩 歌創作和書法,與感通等寺院和尚共拜一佛,詩詞酬和,結下了真摯的友誼。曾烜《贈日本詩僧演此宗》詩中動 情地唱道:“達摩居嵩刀載期,此宗寂寂有誰知?生從日本精三藏,老向云南禮六時。”日本4詩僧最終都化入蒼洱中,永遠地融進了大理文化。
楊升庵被李元陽邀請到大理居住,兩人常常瀏覽感通寺,相互研討學問,吟詩唱和,并把他們在感通寺住所題 名“寫韻樓”。從此,這里成了詩僧與文人雅士的聚會之地。名重一時的擔當和尚來到感通寺,再也不曾離開,圓 寂在這里。萬秉義有詩云:“書法詩畫推三絕,太史名僧共一樓。”
從南詔李成眉到成都學回禪宗,從馬嘶花放的故事,從李元陽與楊升庵在感通寺唱和“寫韻樓”,劉維教授印 光和尚烹茶之法于寒泉亭,日本詩僧“老向云南禮六時”,感通茶這個文化品牌是大理人與漢族等各兄弟民族,與 世界人民經過上千年的文化交流與融合鑄就的,我從感通茶中品出了佛教文化濃濃的“圓融”之味。
如果說感通茶主要彰顯的是禪宗文化,寶焰牌緊茶更多地體現出藏傳佛教的文化特征。20世紀初永昌祥生產的 普洱緊茶兩種主要規格之一,就是帶柄心臟形“寶焰牌”緊茶,專銷康藏。到20世紀40年代,下關茶廠發展到36 家,茶商18家,他們生產的心臟形緊茶全部銷往藏區。其中下關茶廠的前身康藏茶廠,1941年創建以后就以加工心 臟形緊茶為主。這個廠為支援西藏,僅1951年兩次共調10500擔緊茶從緬印轉口進藏。1954年,一次又調運緊175噸 銷西藏。1986年10月,班禪大師一行視察滇川藏進入云南。人們到達梅里雪山腳下時,梅里雪山云遮霧罩。梅里雪 山主峰卡瓦格博峰位列藏區8大神山之首,是藏傳佛教噶舉派保護神;梅里雪山13峰中還有卡瓦博的妻子大海神 女、兒子和無敵降魔戰神等。班禪大師在飛來寺舉行了朝拜梅里雪山儀式,當班禪和同來喇嘛念起佛經,卡瓦格博 也撩起自己的面紗——山頂的云霧迅速散開了,保護神現出了英姿。喇嘛們興奮地稱道,這是班禪大師視察之行的 祥瑞之兆。11月19日下午4時10分,班禪大師來到下關茶廠,他聚精會神地聽取了馮炎培廠長的生產匯報,參觀了 車間的生產現場,以下關茶廠為藏區人民和佛教寺院作出的貢獻表示了衷心的謝意,與茶廠互贈了禮物,并用藏文 為茶廠題寫了廠名。班禪大師此次視察下關茶廠,與大理州、市及下關茶廠領導商談,落實向藏區供茶事宜,并專 門訂做了一批300擔“寶焰牌”心臟形緊茶供應藏區,被稱之為“班禪沱”。這批茶數量少,如今成為茶商心中的 稀罕寶物,價格炒得很高。
“寶焰牌”心臟形緊茶被藏區佛教僧侶當作佛菩薩專用供奉茶。除了這種茶顏色深,味特濃,助 消化和保暖效果都特別好,很適合藏人口味外,它還蘊含有深厚的藏傳佛教文化。在藏傳佛教里,作 為供品,在密宗層面上,神切下心臟、脈道,并食之,象征著在圓滿次第階段的明點、脈和氣的活 性。心臟形緊茶的心臟部分象征供神切食的心臟;緊茶的柄象征心臟的脈道;同時,有這個柄,也便 于佛教信眾向佛菩薩敬獻。“寶焰牌”以火焰為品牌形象,同樣深含藏傳佛教意味。信眾觀看火焰, 能進入禪定;手持或從掌心發出的燃燒的火焰標識,在藏傳佛教里象征著最終斷滅癡、貪、嗔、慢、 妒“五毒”?;鹧嬉部梢詮臎_靈“智慧”的左手掌心發出,也可以從纏繞在呈威脅性的期克手印上翹 的手指間,像金剛橛神和馬頭金剛這樣的忿怒相神靈,都會噴出帶焰的“軍隊”,去摧毀修道中的
“五障”(煩惱障、業障、生障、法障、所知障)。在藝術層面上,密宗追求激烈、跳動,火焰成為 信眾最喜愛的裝飾。在“寶焰牌”心臟形緊茶的品牌文化里,不僅表現出了大理文化有容乃大的巨大 包容性,更表現出文化融合中對藏傳佛教文化的高度尊重。這種尊重使“寶焰牌”緊茶得到了藏地僧 俗不可替代的喜愛。英國殖民者一次企圖用印度茶占領藏地市場,都受到藏地僧俗強烈抵制。他們理 由就是印度茶不如滇茶合他們的心意。人們用諧音把“佛茶”(指“寶焰牌”緊茶)稱為“福茶”, 道出了文化尊重帶來產品暢銷、消費者鐘情的雙贏的品牌價值。
“松鶴牌”碗臼形沱茶又何嘗不是這樣。“松鶴牌”緊茶,因為碗臼形狀,原先依云南方言稱為“坨茶”。這 種茶銷往四川沱江流域,當地百姓喜歡用沱江水泡下關緊茶,把“坨茶”的名字改成了“沱茶”。下關的坨茶生產 廠家尊重四川人喜好,把“松鶴牌”緊茶品名中“坨”改成“沱”,產品從此在四川成了名品?!对颇贤ㄖ鹃L編》 說:“全川人士,盛稱永昌祥下頭沱茶,村鎮茶肆,亦以其名標榜。”民間以松鶴圖象征長壽,“松鶴牌”的文化 意蘊,也十分符合心理期待,“松鶴牌”沱茶在四川至今銷勢不衰。
(選自《普洱》2011年第10期)
編輯:若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