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pre id="vn9hz"></pre>

<p id="vn9hz"></p>

<p id="vn9hz"><delect id="vn9hz"><delect id="vn9hz"></delect></delect></p><p id="vn9hz"></p>

<p id="vn9hz"></p>

<pre id="vn9hz"></pre>
<pre id="vn9hz"><output id="vn9hz"></output></pre><pre id="vn9hz"></pre>
<p id="vn9hz"></p>
<p id="vn9hz"><output id="vn9hz"><delect id="vn9hz"></delect></output></p>

<p id="vn9hz"><delect id="vn9hz"><address id="vn9hz"></address></delect></p><pre id="vn9hz"><output id="vn9hz"><menuitem id="vn9hz"></menuitem></output></pre>

<pre id="vn9hz"><output id="vn9hz"><menuitem id="vn9hz"></menuitem></output></pre>
<p id="vn9hz"></p><noframes id="vn9hz"><p id="vn9hz"></p>

<pre id="vn9hz"><output id="vn9hz"></output></pre>

<pre id="vn9hz"></pre>
<p id="vn9hz"><delect id="vn9hz"></delect></p>
<p id="vn9hz"></p>

<pre id="vn9hz"></pre>
<pre id="vn9hz"><delect id="vn9hz"><menuitem id="vn9hz"></menuitem></delect></pre><pre id="vn9hz"><p id="vn9hz"></p></pre>

<p id="vn9hz"><delect id="vn9hz"></delect></p>

<p id="vn9hz"></p>

<p id="vn9hz"></p>
<pre id="vn9hz"></pre>

<p id="vn9hz"></p>

鶴慶商幫的五大茶莊


章虹宇

  鶴慶商幫,是云南三大商幫即鶴慶商幫、喜洲商幫和騰沖商幫中發展較快的商幫。鴉片戰爭以后,鶴慶的一些商家,相繼在茶馬古道沿線設號經商,逐漸形成了一個以茶馬古道為軸心、向周邊地區輻射的經貿網絡。從公元l840年至新中國建立這段歷史時期中,鶴慶商家依托茶馬古道開展商貿活動的大、中商號達108家,分號及網點約360多處,形成了商幫格局。 
  鶴慶商幫各商號走上茶馬古道伊始,多以茶葉、藥材、皮毛山貨和土特產品為出運商品?;仡^運回棉紗、絲綢、玉石和日用百貨。隨著業務的發展,商家從中發現,經營茶葉大有前景,從而,好多商號便轉向以經營茶葉為龍頭。此時,鶴慶商幫中以經營茶葉為主業的商號有24家,其間,實力較強的是恒盛公、鴻盛昌、義興公商號和怡怡茶莊、福云茶莊。他們是鶴慶商幫中經營茶葉的主導,人們稱之五大茶莊。 
  五大茶莊之首,乃恒盛公商號。 
  恒盛公,原系興盛和在漢口創辦的一個專營麝香等名貴藥材的子號,公元l907年創辦,主事人張澤萬。業務以麝香為主,同時也銷售其他藥材如云南的三七、熊膽、猴結、肉桂和西藏的紅花及云南特產天生黃、雞血藤膏、普洱茶等?;仡^貨有河南汴梁紗帕、湖北楚布、漢口白銅器、南京緞子等。其資金約白銀三至四千兩。民國二年(1913年),恒盛公存上海的貨銀約4 000余兩被他人全部卷走,興盛和責成由張澤萬賠還損失,并脫離商號隸屬關系。至此,恒盛公自立門戶,成為張氏自主的商號。 
  經過幾年的發展,恒盛公也在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下,走上了與軍閥、官僚、地主等相互聯袂的道路,故得以迅猛發展。業務也從單純的漢口恒盛公麝香號,發展到上海開設分號、菜館、澡堂、壽器店和壽器作坊;在昆明開設科發藥房、良記布鋪;l923年,在印度開設了分號;l927至1928年間,在勐海開設了茶廠。在開辦勐海茶廠后一年,在西藏拉薩設立恒盛公總號,統管茶葉的經營事宜。恒盛公經營茶葉的業務,雖從建號之日起便開始了,不過,僅只算“兼營”。大規模從事茶葉加工和銷售即“掛牌”稱之茶莊的歷史,可從1927年算起。隨著恒盛公茶莊主號的創建,張氏相繼還在香港、上海、昆明、下關、鶴慶、成都、康定、雅安等地,設立了茶莊分號。“織”起了一個茶葉銷售網絡,使恒盛公的商貿活動得以長足發展。 
  早在庚子(公元l909年)年間,張氏就兩次專程考察了茶馬古道全程和沿途地區對茶葉的供、需情況??疾旖Y果,開發出康定至拉薩的茶運專線;取道仰光至加爾各答,從加爾各答至喜馬拉雅山南麓的西里姑里,再到達噶倫堡進藏抵達拉薩的茶馬古道國外線道。并從這兩條線路運輸茶葉和其他貨物,開展國內商貿和國際外貿業務,進一步促進了恒盛公的發展。同時,也為其他商幫走出國門開辟了最理想的商貿通道。張氏在考察中,還掌握了沿途茶葉的供、需情況,并對這些地區陸續運進茶葉,開展銷售業務,生意較為可觀。當時,其他商號還未涉及茶葉為龍頭的經營業務,恒盛公捷足先登,故后人稱他是鶴慶商幫運銷茶葉的鼻祖,開辟茶馬古道茶運線路的先聲。 
  在1909年的考察中,張氏認識并結交了藏族熱真昌(昌,藏語,即為商號)的總經理神本臘,這為后來恒盛公商號在西藏、印度等處開展茶葉經銷業務,奠定了先基。當時,達賴還年幼,由熱真活佛執政。熱真屬下有個叫穴底的喇嘛寺,設立了自己的商號熱真昌,進行商業活動。一次,穴底寺的管家穴底香咀到噶倫堡銷售羊毛,印商趁機壓價。在印度恒盛公經理張相誠的支持和幫助下,順利地將所有的羊毛銷光,從此結下了友誼。后來,穴底香咀把張相誠介紹給熱真晶總經理神本臘。通過長期交往,建立起互相信任、互相幫助和支持的情誼,導致了兩號合做康定、拉薩茶葉運銷業務。同時,熱真昌還為恒盛公在拉薩收匯茶商資金、拉薩茶葉運銷匯兌業務作擔保人。變相地扶持了恒盛公的商貿發展。在此期間,恒盛公還與多家印度商號如細里、阿君打等建立起友好的外貿關系。業務上互相支持,金融上互相信任,為恒盛公的外貿發展,給予大力支持。 
  恒盛公經銷的茶葉,建號初期,以普洱茶為主。1909年起,與熱真昌聯手,除經銷普洱茶外,還經銷下關沱茶,而大宗是經營雅安磚茶和康定餅茶。恒盛公在勐海開辦茶廠后,主要加工生產和運銷專銷藏區的緊茶。緊茶是一種用上等普洱春茶揉制、形似茶碗、中間凹膛的名牌茶。每個重約老秤七兩,制作工藝為細茶、二蓋茶、粗茶三種配合而成。細茶為蓋面茶,占50%,揉在表面:二蓋茶20%,揉在蓋面茶之下;粗茶30%,揉在內部。緊茶揉制季節,服從于茶葉原料生產季節。茶廠在農歷八月十五日左右開工,次年清明節令前收工。制成緊茶后,需經半月時間的冷卻、發酵,方可進行包裝。七個緊茶包一筒,l8筒為一包,兩包為一馱供馬幫馱運。恒盛公緊茶年產量約72 000包,折合老秤約648萬斤。每年霜降以后至清明節前,是馬幫馱運緊茶的時段。恒盛公運茶的路線,頭幾年是先由馬幫馱運到緬甸昔卜,然后轉交火車運到仰光,轉船印度后再運往拉薩。后緬境公路有所發展,便改走景棟新路線,再經洞巳換火車至仰光,仰光至加爾各答為海運,加爾各答又改裝火車,最后由喜馬拉雅山南麓的西里姑里汽車起運到達噶倫堡,再用馱馬分運各地。緊茶成本低,但運費昂貴,每包能獲利2至3倍。恒盛公做運銷緊茶生意,開初年僅2000包,后逐年增多,有時達萬包。日本投降后一段時間,茶馬古道茶運線的茶運業務及沿途的茶葉收購,幾乎全由恒盛公所壟斷。 
  1937年,國內全面抗戰,恒盛公上海、漢口商號撤遷回滇,在昆明設立總號;保留有印度、勐海分號。為保證茶葉運銷業務不斷,恒盛公開辟了取道西藏至麗江運輸路線的試嘗。同時,恢復了拉薩、康定分號和新設了下關、麗江分號,便于新運輸線茶葉和其他物資的采購和轉運。此時恒盛公運銷的茶葉,除自己生產的緊茶外,還采購大宗下關沱茶外銷,為沱茶的銷售,開辟了廣闊的市場。雖盈利不大,恒盛公仍源源不斷往外運送茶葉,以滿足群眾需求為己任。這種義舉,在當年可算難得可貴。其間,年銷售茶葉約四千包,緊茶、下關沱茶各約一半。 
  1941年,太平洋戰爭爆發,日寇侵占東南亞,滇緬交通線全部被截斷。整個中國的對外交通線,只剩下印度—西藏—川、滇腹地唯一一條通道。在中華民族面臨存亡的關頭,恒盛公于自己的經營而不顧,拋棄自己的商務,首先走上這條唯一的險道。帶領鶴慶商幫及馬隊,承擔起提供和運送緊缺戰略物資和日常生活用品的重任。為抗日戰爭的勝利,作過應有的貢獻。 
  1941年張澤萬病故后,恒盛公于l945年分家分號。張相誠回印度開設恒豐商號,經營老號傳統業務兼營茶葉運銷。其他家族人員,在昆明開設恒順康主號,兼營勐海恒盛公茶廠。其主要業務是緊茶加工和茶葉運銷。日本投降后,恒順康像恒盛公老號一樣,放手開展國內外的茶葉運銷業務。分別從麗江至拉薩的茶馬古道北線和取道緬甸至印度,再進拉薩的茶馬古道國外線兩條線路運銷茶葉,并沿途收購。年銷售量達萬包,其中,下關沱茶約三千包,把下關沱茶推進到藏區和國際市場。此時,是恒盛公茶莊發展史上的鼎盛時期。 
  1946年,恒順康商號在昆明成立后,總經理張相時就盯死了下關的茶葉市場。在運銷自產的緊茶同時,亦盡力推銷下關沱茶、餅茶、五子茶、散茶等茶品。據史料載,僅1947年,恒順康商號就外銷下關站口的茶葉近80萬斤。從而,促進了下關茶葉市場的繁榮和發展。 
  建國后,恒盛公商號恢復了老字號號名經營,在黨和政府的扶持、幫助下,從事傳統商貿和茶葉加工、運銷業務。建國初期,各種物資較為緊缺,張氏首先想到的是藏族同胞。在資金難從印度調回國內的情況下,恒盛公得到政府扶持,得到舊人民幣10億元的貸款,在昆明物資交流會上購買下關緊茶2000包,取道畹町,進入緬甸,轉運印度運至拉薩,以應西藏同胞之急。稍后,張相如親自到康定,采購了大批雅安磚茶,由驛路發往拉薩。不僅解決了藏胞生活的急需,同時,也讓一些大商家看到,共產黨、人民政府對民族資本家和守法經商者的關懷、支持。從而穩定了人心,用事實宣傳了黨的好政策;在政治上配合剛進藏的解放軍,起到了安定人心的作用??姑涝瘯r期,恒盛公率先捐錢、捐物,認購公債,支援國家建設,成為工商界的楷模。 

  1956年,恒盛公以一個不欠稅收,不負任何債務,并且尚有17.8萬元之多的資金,順利走上了公私合營的光明大道。 


  恒盛公茶莊在自己的歷史行程中功不可沒。是他,首先開發了鶴慶商幫行走茶馬古道的茶運線路;在鶴慶商幫中,率先開發了國內外的茶貿市場,并帶動了其他茶商;開辟了茶葉加工業和產、供、銷一條龍的先河;首先建立起與西藏同胞合營的第一個茶葉銷售商號;首先將自己加工及下關生產的茶葉打進國際市場,并長期占領國際市場;能以一個不欠稅、債,并且有一定資金的私營企業接受社會主義改造,真心實意走公私合營的道路…… 

  恒盛公是鶴慶商幫的一面旗幟!他誠信經商;為群眾的需求為己任;恪守商業職業道德;關心和尊重少數民族;熱愛祖國,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。在開展商貿和外貿工作中,世代薪火相傳,為推動地方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繁榮不辭辛勞,增進了不同地區各民族的友好往來,創造了財富,是鶴慶商幫的首領。 
  興盛和鴻盛昌茶莊。興盛和商號是鶴慶商幫中的老字號商號。創建于清朝光緒年間約公元l875年,主創人舒金和、舒卓然、舒遠程??偺栐O鶴慶,下關、四川西昌、宜賓、樂山、雅安、成都及會理、康定和緬甸曼德勒設有分號。主營絲綢、棉紗、布匹、藥材、土特產品和部分日用百貨。原運輸貨物線路走茶馬古道東北線即循西昌、會理、渡口、永勝、麗江至鶴慶。貨物除途中零星銷售外,到鶴慶集并后又運至下關批銷。在下關設有集食、住和批銷貨物的興盛花店(下關西云書院)作為轉運站。后來發現茶葉生意大有奔頭,便在下關及周邊產茶地區收購茶葉,運銷外地。從此,又從茶馬古道博南古道線路運銷貨物,并在沿線的大市鎮昆明、保山、騰沖直至緬甸曼得勒設立分號。除出口蠶絲外,也大量出口茶葉。 
  光緒末年,興盛和分支:主號由舒金和掌握。舒卓然另立怡和興,舒程遠另立鴻盛昌,大股東祁星垓、楊蘊山、舒浩然合組云豐祥,族人舒子卿掌管興盛花店,改名聯興昌。舒金和獨有的興盛和,又分作恒通裕和日興德二個商號,至此,興盛和一家分為了六個商號。除鴻盛昌外,其他五家商號仍沿襲舊慣經營。 
  鴻盛昌的前身,是興盛和專營茶葉的一個子號,原稱興盛茶行,由舒程遠主管。從l875年興盛和建號后,它就專事茶葉采購、加工、運銷業務。當時,興盛茶行也像鶴慶商幫中的其他茶莊一樣,每年春夏之交,從普洱、思茅及臨滄地區收購茶葉,在下關加工成沱茶、磚茶、餅茶等莊口,運至四川、康定、武漢等地轉銷。興盛茶行生產的沱茶,在當時的茶市上倍受青睞。它是一種多類茶葉混合揉制的緊茶,因形如秤砣而得名。它用大理州境內生長的本地茶作“坯”茶,按30%的比例揉成砣形茶坯;再用20%的臨滄地區生長的春夏之交采摘的春末茶,作為夾層茶,包裹茶坯:最后用50%的西雙版納產的春茶作面茶蓋面。茶揉制成后,經半月時間冷卻、發酵,最后包裝。砣茶規格,仍以老秤七兩為一砣,七砣為1筒,l8筒為一包,每匹牲口馱兩包,約重老秤l76斤。從興盛茶行隸屬興盛和為子號建號之日起,至光緒末年分支另組鴻盛昌商號止,興盛茶行年產砣茶約5萬斤。舒氏加工的砣茶,質優量足,色清味香,經泡而回味久長,供不應求。有一段時間,在鶴慶境內曾當“貨幣”使用。 
  清光緒丁丑(公元l877年),鶴(慶)麗(江)鎮總兵朱洪章開挖南新河,一時因公款撥濟不到,曾向鶴慶商人借貸,興盛和認貸最多。后來,南新河工程公款撥到,朱洪章均存入興盛和。從此,鶴慶州的錢糧賦稅,均委托興盛和代收。當時興盛和簡直成了鶴慶州的州金庫。興盛和為支付方便,經鶴慶州官同意,印發了面額為一百、五百、一千文票值銅錢的紙票,在當地使用,保證兌現。其時,興盛茶行生產的砣茶在市場上成為稀貨,人們曾要求興盛和以砣茶代替紙票兌款。一些行業隨之開辟了用砣茶以物易物的業務。當時,一個砣茶可兌換大米半斗(約15市斤)或兌換食鹽5市斤,合白銀值五錢。一些官員和士卒,也愿領取砣茶作為俸祿和糧餉。從而可看出興盛砣茶在當時的“身價”。 
  光緒末年約1907年,興盛和分支分號,由舒程遠主事的興盛茶行,劃歸其主管,更名為鴻盛昌商號。鴻盛昌商號,主營茶葉加工和運銷,是鶴慶商幫中僅次于恒盛公的大茶商。為適應業務之需,建號次年,改名為鴻盛昌茶莊。鴻盛昌建號后,擴大了茶葉的購銷和加工業務。分別從西雙版納、思茅、普洱、臨滄和大理州境內產茶區購買茶葉,在產地粗加工后,運回下關再加工成成品。除生產沱茶外,還加工制作供藏族制作酥油茶的形似茶碗,中心內凹的大葉緊茶;供彝族飲用的混葉磚茶;供永勝境內漢族制作油茶的餅茶和各界人士平時飲用的散茶……品種齊全,質優量豐,年銷售各種茶葉近老秤l0萬斤。銷路除省內各地外,還分別從茶馬古道滇藏北線、東線,川藏線、博南古道線運銷四川、西藏、青海、武漢、香港等省區和緬甸、印度等國家。近10年間,資銀從建號初期的四五萬兩,飆增到20余萬兩。 
  大約在1925年左右,鴻盛昌茶莊倒閉。 
  鴻盛昌茶莊問世雖只有近30年的歷程,但它在歷史上的作用和地位非同尋常。其一,它從隸屬興盛和起,直至自立組號,均從事茶葉運銷業務。同時,率先在下關設廠,加工生產茶葉并打出了品牌。尤其是下關沱茶的“問世”,他也算是“有功之臣”之一。因他揉制的茶品中,大量使用大理州境內的原生茶。這一來,無形中促進了本土茶種植業的發展,同時,亦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。其二,他同其主號興盛和一道,首先開了鶴慶商幫踏上茶馬古道博南線路的先河,架起了國際貿易的橋梁。再者,他生產加工的茶品,質優價廉,銷路粗,受人歡迎。故時至今日,一提起鴻盛昌茶葉,人們還贊譽不絕。據悉,近來,鶴慶盛興商行準備組建茶行,為打出品牌,還準備襲用鴻盛昌茶行的招牌。 
  義興公茶莊,組建于1930年,業主潘沙周。主號設拉薩,中甸、成都設有分號;鶴慶、下關設有茶葉加工廠。專營自己茶莊揉制的“格桑”牌緊茶。茶葉多運銷西藏、青海、甘肅、四川、云南等省的藏區,故得藏茶莊之名。 
  “格桑”牌緊茶分為圓形餅茶和塊形磚茶兩個莊口。餅茶每餅重老秤二兩,五餅為l筒,l0筒為一包包裝。磚茶每塊重老秤半斤,l0塊為l筒,l0筒為一包包裝。“格桑”牌緊茶,采用西雙版納生長的春尖茶和本地出產的本土茶各半混合揉制而成。西雙版納茶是經粗炒過的粗加工茶。本土茶,系初春氣溫低時段采摘的嫩梢,芽葉較為肥壯。采摘來將其攤放于通風陰涼的自然環境中直接涼干,不經烘炒。制作時,將兩種茶葉混合,蒸軟后壓制成形。“格桑”牌緊茶色清味香,祛油膩,不傷胃,回味久長,老少皆宜。緊茶的包裝頗為美觀。先用油紙包裹里層,再用棕毛網纏,外皮用印有紅色漢、藏文字的黃色棉紙包裝,最后用筍殼包成筒、用土布裹成包。 
  “格桑”牌緊茶在藏區信譽頗好,茶商們向茶莊預訂茶葉,往往是提前一年預訂,次年才可取到貨,表明了該茶的緊俏。茶莊做生意也恪守職業道德,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,做到商品“寧缺勿濫”。在當時的生產條件下,他們的年產量僅老秤10萬斤,絕不搞“濫竽充數”的勾當。 
  義興公茶莊于l950年自動關閉。 
  怡怡茶莊,創建于辛亥革命后三年即l914年,主事人楊穆之。主號設麗江并附設茶葉加工廠,鶴慶、中甸、下關、昆明、拉薩設有分號。經營茶葉細加工和普洱茶的運銷業務。每年出茶季節,茶莊把普洱、鳳慶等地出產的經過粗加工的茶葉購運回麗江,在自家的茶廠里再經加工,揉制成花茶、珍珠茶、黑茶和禮品茶。 
  花茶,是用綠茶與含苞待放的香花,混合窨制而成的散茶。怡怡茶莊加工的花茶有茉莉花茶、玉蘭花茶、桂花茶、梅蕊茶四個品牌。泡出的茶汁清沏,味甘香,飲后留馨留舌,回味久長。常飲有助于解煩消躁、疏肝解毒、理氣調經和治療前列腺炎或前列腺肥大的藥效。 
  珍珠茶,是一種將經半發酵的紅茶,蒸軟后壓制成龍眼大小的丸茶。用竹筒裝貯,每筒裝丸茶36個,約重老秤半斤。喝丸茶有強胃、利尿、抗衰老和延壽之功,故銷路較粗。 
  禮品茶,因人們多用作禮品互贈得名,多用上好的普洱春尖茶制成。其品種有未經發酵的春尖綠茶;未經揉捻而保持嫩芽勐海春茶:采摘后在自然環境中直接涼干,不經烘炒的普洱春茶;半發酵的滇紅茶……這些茶,除茶葉本身品質優良外,包裝也較精致。先以錫箔紙作袋為內包裝,再用印有商號名、茶葉品目紅綢袋套裝。每袋重老秤一斤,每袋售大洋五元。 
  黑茶,是用制作散茶剩余的腳料,配以本土產經發酵后的大葉茶,用蒸餾和壓制的方法制成的磚形緊茶。雖色黑卻味佳,是制作酥油茶、油茶和糊米茶的好配料,倍受少數民族和勞動人民的歡迎,故人們戲稱為大眾茶。每塊重老秤半斤,l0塊為l筒,l0筒為1包。 
  怡怡茶莊除銷售自己加工的茶葉外,同時運銷普洱制作的各類成品茶。年平均銷茶量達20萬斤老秤。產品除在本地銷售外,還遠銷大理、迪慶地區和大、小涼山、西藏、四川、青海等省及港澳地區、印度、緬甸、日本諸國。茶葉銷售量僅次于恒盛公商號。商號及茶廠直開至到建國。 
  福云茶莊,建號于l930年左右,主事人朱靖卿。主號原設鶴慶,并附設茶葉加工廠??箲饎倮笾魈栠w至下關,昆明、思茅、麗江、康定、香港等地設有分號。主營自己揉制的散茶和餅茶,兼營普洱茶、鳳慶茶和下關沱茶。茶葉銷路為大理、麗江、迪慶周邊地區和川、藏等省及從香港出口海外。 
  福云茶莊加工的散茶,多系普洱和風慶運回的原生茶。將茶葉按產地和級別分類,分別用文火炒焙,后又按類別將茶葉裝進“炭”壇或“灰”壇中冷卻、貯存。所謂“炭”壇和“灰”壇,就是按比例將木炭或石灰,裝進布袋中,放到干凈的大陶壇中鋪底和圍壇內壁,然后將炒焙后的茶葉,分別裝進炭和石灰作“壁”的壇內。最后,用草紙堵塞壇口, 并在壇口加蓋草墊,置壇于高燥處貯藏。茶葉經“炭”壇和“灰”壇發酵后,永不霉壞,并能保存茶葉的原色和原生營養成分,并增添香味——奇香無比,回味甘甜。故而,福云茶莊的散茶特別暢銷,年銷量l0萬斤以上。 
  福云茶莊制作的餅茶,頭幾年用云縣產的大葉茶制作。后將云縣茶引進鶴慶栽培成功,便用本土茶制作餅茶。從此,鶴慶出現了茶樹栽培和本地茶葉加工業。其餅茶加工工藝,是先將茶葉采摘下,攤放于通風陰涼處自然晾干, 再用蒸溜和壓制的方法,制成重約老秤半斤形如圓餅的緊茶。其優點是茶色保持原色,其味清香而耐泡,營養成分保存完好。因成本低,銷售價便宜,故銷路頗粗。 
  福云茶莊在鶴慶商幫中的貢獻,除溝通了省內外的物資交流、繁榮了地方經濟外,是他將茶樹栽培引進到鶴慶,讓鶴慶增添了一個新的產業。從而帶動了茶葉加工業的興起,不僅發展了鶴慶的輕、手工業,也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。 
  總之,鶴慶商幫中的五大茶莊,也像鶴慶其他商幫一樣,在云南近代的商貿史上,寫下了輝煌的一章。首先,他們或開拓、或拓展了貫穿滇、川、青、藏省(區)通往南亞以馬鬃和為運輸工具的陸上古驛道——茶馬古道,并依托這條民族經濟交流、文化交往的重要紐帶,溝通和促進了地方及國際間的物資交流及商貿、外貿活動, 繁榮了中外經濟。引進了先進科學、文化和技術,促進了鶴慶的發展。同時,打通了地方土特產品的出路,為鶴慶帶來了繁榮,創造了物質財富。 
  鶴慶商幫中的五大茶莊在開展商貿的同時,宣傳了中國的茶文化和向外傳播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。同時,也把國內外的優秀文化傳入家鄉,溝通了中外友好的往來,增進了各民族的團結。 
  鶴慶商幫中的五大茶莊,在創造物質財富的活動中,體現出鶴慶人民的那種艱苦奮斗、團結友愛、拼搏進取的民族精神。在抗日戰爭時期,舍棄自己的利益,為抗戰出錢、出力。經商獲利后,捐助家鄉辦教育、助公益事業,表現了他們愛國、愛鄉的無私情懷。 
  鶴慶的五大茶莊,在云南商貿發展的歷程中,是商界的領軍。在歷史上,為鶴慶的繁榮、進步和振興,曾做出一定的貢獻! 

 

在线观看a级毛片噜
<pre id="vn9hz"></pre>

<p id="vn9hz"></p>

<p id="vn9hz"><delect id="vn9hz"><delect id="vn9hz"></delect></delect></p><p id="vn9hz"></p>

<p id="vn9hz"></p>

<pre id="vn9hz"></pre>
<pre id="vn9hz"><output id="vn9hz"></output></pre><pre id="vn9hz"></pre>
<p id="vn9hz"></p>
<p id="vn9hz"><output id="vn9hz"><delect id="vn9hz"></delect></output></p>

<p id="vn9hz"><delect id="vn9hz"><address id="vn9hz"></address></delect></p><pre id="vn9hz"><output id="vn9hz"><menuitem id="vn9hz"></menuitem></output></pre>

<pre id="vn9hz"><output id="vn9hz"><menuitem id="vn9hz"></menuitem></output></pre>
<p id="vn9hz"></p><noframes id="vn9hz"><p id="vn9hz"></p>

<pre id="vn9hz"><output id="vn9hz"></output></pre>

<pre id="vn9hz"></pre>
<p id="vn9hz"><delect id="vn9hz"></delect></p>
<p id="vn9hz"></p>

<pre id="vn9hz"></pre>
<pre id="vn9hz"><delect id="vn9hz"><menuitem id="vn9hz"></menuitem></delect></pre><pre id="vn9hz"><p id="vn9hz"></p></pre>

<p id="vn9hz"><delect id="vn9hz"></delect></p>

<p id="vn9hz"></p>

<p id="vn9hz"></p>
<pre id="vn9hz"></pre>

<p id="vn9hz"></p>